登入 | 搜作品

設定與資料言情、原創、古色古香/全文TXT下載/免費線上下載

時間:2018-06-17 23:52 /原創小說 / 編輯:趙琳
熱門小說《設定與資料》是小黛貓最新寫的一本言情、武俠、原創型別的小說,這本小說的主角是未知,內容主要講述:有點忙,一段時間沒有做整理了。本來想先把中宗朝參加政治的諸公主筆記先整理出來,但是那個工程太過浩大,所以只能暫且放一放。(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是一定要筆記一下的,...

設定與資料

小說主角:未知

閱讀時間:約22分鐘讀完

閱讀指數:10分

《設定與資料》線上閱讀

《設定與資料》第5部分

有點忙,一段時間沒有做整理了。本來想先把中宗朝參加政治的諸公主筆記先整理出來,但是那個工程太過浩大,所以只能暫且放一放。(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是一定要筆記一下的,既然都已經寫到她們了,找時間梳理一下思路也是應該的。)

還是先說說馬秦客吧。既然我在小說的第一章第一節裡寫到他,而且專門給了他一節的篇幅,又是第一個寫到的真實歷史人物,先整理一下我對這個人物的一些看法。

兩唐書中,馬秦客並無傳,因為他也實在並不是什麼大人物,既沒有家背景需要記錄,也不是館閣大臣。舊唐書中對馬秦客的記載出現在卷五十五,列傳第一,妃傳上中。第一次提到這個名字是和另兩個佞臣一同被提及。一個是當時的國子祭酒葉靜能,說他擅小術,另一個是光祿少卿楊均,善調膳。馬秦客的官職則是散騎常侍,評語是頗閒醫藥。

如果單以官職論,國子祭酒、散騎常侍和光祿少卿都不是小官。

國子祭酒是中央官學國子監的最高行政官,歷代擔任這一職務的人應該都是碩儒,葉靜能以小術通名,但在學問方面至少也應該是一個有基礎、臺和名聲的讀書人。有史記載說葉靜能只是一個術士,那是和玄宗朝的術士葉法善混淆了。另外就是受了當時傳奇小說的影響,人觀敦煌文獻中的《葉靜能詩話》,其中有以葉靜能為主人公的士小故事十數篇,講述了他會稽山學的各種奇遇,其實應該是唐人以當時的奇聞附會在葉靜能的上了。葉靜能在中宗朝以妖術而受誅,終於在了小術上,也得算是一種宿命。我寫的葉靜能到目為止基本還只是一個術士,但考慮到昆吾山統中楊重和小西份的特殊,可以想象這一支的統選擇的傳人多為官宦世家,也不妨認為葉靜能本人就有這種背景。在葉祭酒一節中出場的葉靜能顯得躁剛愎,但不可謂不聰明,至少他把楊重堵得鼻鼻的,沒讓這個詐小子佔到什麼宜。這是一個似鼠如狐的角,其實可能比誰都詐,小楊還有的苦頭吃。

光祿少卿是從四品的官職,不大不小,是專門管理皇家筵席和皇室飲食的官。楊均以善調膳而聞名,倒也算是當行出了。因為《朱虛刀》中小說的主人公姓楊,所以打算讓楊重和楊均攀上點戚關係(行二的堂兄),這當然是杜撰的。甚至於說楊重出于山東士族(所謂山東,應該是現在的河北地區),當然也是杜撰的,並沒有查對過當時是否有楊姓這樣一個士族的存在。不過隋唐以來,楊姓的官員俯首可拾,即不是山東舊族,說他出世宦大族,應該總還沒有錯。為了小說的方,可能會把楊均和葉靜能的某些特質混在一個人上,讓書中的楊均也會耍點術(暫定為巫術)。此人也許在第三卷中會出場,暫時還寫不到他。此外,他是朔看中參與巫術事件的人物之一,也就是竇案的起源。

接下來說說這個散騎常侍。這個官職最早可能是出現在三國的魏,是把皇帝的騎從(漢代的散騎)和皇帝的侍從(中常侍)並起來造就的一個職位,當時的任務應該非常明確,就是作為皇帝的侍從官員,隨時跟隨在皇帝的邊,為其左右,規諫過失,以備顧問。晉以增加人員額數,或稱員外散騎常侍,或通直散騎常侍,能夠預聞要政,是皇帝邊的自己人。到唐代,分隸門下省和中書省,門下省為左散騎常侍,中書省為右散騎常侍,本沒有什麼職權,但仍然是尊貴的官職,常加為將相等官員的兼職,也是表示恩寵和信任的一種方式。馬秦客這個散騎常侍隸屬哪一省,是左是右,舊唐書無記。歐陽修的新唐書裡更是隻稱常侍馬秦客,所以也不確知。看兩唐書知馬秦客在中宗朝因為醫好,所以有為中宗侍疾的工作,但又不是太醫院的編制,唯一的解釋是當時妃主政,賣官弼獄,搞出來很多所謂斜封官,可能馬秦客就因見幸於韋與安樂公主,所以才有了散騎常侍的官銜。

兩唐書都有馬秦客和楊均與韋有不正當男女關係的記載,他們最初出於安樂公主府,所以跟安樂公主也有染。這麼看來,恐怕兩個人的相都不錯,史書當然是不會這麼記載的了。他們兩個都應該丁憂,但旬月就很被奪情復起,可見韋對他們的依戀。當然,韋與安樂公主的面首眾多,只作為面首,他們是不會在兩唐書中佔據一定篇幅的。讓他們留名於史的主要原因是中宗的亡。舊唐書中稱,六月,帝遇毒崩,因為當時馬秦客侍疾,所以議論者都歸罪於馬秦客和安樂公主。新唐書沒有說遇毒而說遇弒,但矛頭仍然都指向馬秦客和安樂公主。可見中宗時,馬秦客和安樂公主一定在御,所以嫌疑最大,而且中宗是斃,這一點也沒有疑問,至於用的是什麼手段,是毒藥還是暗殺,就不能確知了。由於楊均善調膳,所以有一種說法是楊均在中宗的飲食中下了毒藥。《隋唐演義》等小說都是採用這一說法的,但卻說是馬秦客讓韋向楊均要藥。司馬光《資治通鑑》的說法是馬秦客與楊均得幸於韋,恐事洩被誅,而安樂公主希望韋稱帝自己可以當皇太女,所以一起謀,在餅中毒,殺中宗於神龍殿。

如果確實是餅中毒的話,我倒覺得恐怕是馬秦客來的藥,放到了楊均做的餅裡,做的時候可能還考慮到要掩飾味的問題,所以說不定還放了什麼特別的料,中宗在不懷疑的情況下吃了有毒的食物而亡。既然是中毒,屍恐怕要做點掩飾工作,所以韋才秘不發喪,到第二天調完兵馬才召諸宰相入中。第三天梓宮移到太極殿。但是當時既有太平公主和相王旦在朝,如果中宗果然是被毒的,最終恐怕還是難以掩蓋事實,所以才會倉促以韋稱帝,效法武則天的行為,革唐命,謀相王與公主。所以在中宗亡二十四天終於發生了以臨淄王李隆基為首的宮廷政,羽林軍衝太極殿,斬殺了韋和安樂公主。韋巨源兵,馬秦客和楊均及葉靜能都梟首。殺人無數,號稱襁褓兒無免者。

初唐的政一向都是非常慘烈,血流成河。太宗朝如此,則天皇帝朝如此,中宗朝也還是如此。相比之下,武則天的禪讓和來睿宗的禪讓都不幸中的大幸,因為沒有興起刀兵,雖然也人,但畢竟的都是大臣,不至於連孺鄰里輩都牽飘蝴來。

從歷史形的發展來看,馬秦客和楊均應該都是沒有什麼見識和謀略的幸之輩,唯一的處一個是通醫藥,一個是會做菜。按理說,當時的情況中宗對韋的放縱已經到了無所不為的程度了,司馬光在《資治通鑑》裡說馬秦客與楊均畏懼自己和韋私通的事情會洩而遭罪,所以才攛掇韋殺中宗,似乎不是太可信。司馬光是宋代名臣,也是明經方面的大家,對這種閨閣失禮之事可能用他當時的眼光來衡量了。其實在初唐時期,既有武則天的先例在,以韋和安樂公主當時的權,置兩個男妾寵臣,最多不過是張宗昌、張易之兄之輩,並不至於會罹罪。在這個事件中,韋和安樂公主因為權史绦大而得意忘形,希望早成為宇內獨一的皇帝,這種機的可能反而更大一些。

馬秦客和楊均無論韋是否最終能夠稱帝,恐怕都是要被犧牲掉的灰,否則難以對中宗的亡有個代。兩人以倖臣而行大逆事,自以為住了韋和安樂公主的,對政治本就沒有刻的認識,也沒有走鸿的覺悟。小說裡的楊均應該不會那麼次,怎麼說也是楊重的堂兄,家世擺在那裡了,設定的是庶出,所以跟楊重有嫡庶之間不可調和的對抗,人品差一點倒是可能的。我讓馬秦客在《朱虛刀》中以客棧小夥計的份在第一章裡出場,雖然是憑空的想象,但他真實的份恐怕也不會高明多少。設想中,這個人應該有商人市利的貪婪,有一點小聰明,還有來自社會底層的那種不思的蠻橫,所以才會搞出這些事來吧。至於寫不寫得成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是為記。

(5 / 6)
設定與資料

設定與資料

作者:小黛貓
型別:原創小說
完結:
時間:2018-06-17 23:52

大家正在讀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01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體版)

電子郵箱:mail

哈旭書屋 |